当前位置:首页 > 亲子教育 > 正文

心理教授谈亲子教育 - 亲子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简述信息一览:

心理专家谈亲子关系

1、可不可以有其他的方式,能否坐下来,跟母亲好好谈,到底需要对方什么。主持人:说到表达方式,我有一个问题想问心理专家。我们中国人一般来说是非常不善于表达感情的,特别是对自己的父母。天天朝夕相处,生活在一起,没有必要说妈妈我爱你这样的话。

2、建立亲子关系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也会有一些属于自己的小秘密,所以家长不应该过度的去控制孩子,也不能够勉强孩子在任何事情上都听父母的。平时应该多花一些时间来陪伴自己的孩子,这样孩子也会把悄悄话跟父母讲,能够了解到孩子的心理想法,才能够用正确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

心理教授谈亲子教育 - 亲子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希望透过这次的亲子教养单元,大家都可以放慢脚步倾听孩子的声音,孩子们的回应从「无话可说」慢慢转变为「无话不说」。而当孩子紧张、愤怒、不安、难过...等等的情绪,透过父母的反映式倾听而被温柔的承接着,孩子的压力得到释放,亲子之间的关系更亲密。

4、殊不知,正是因为这些并不利于亲子沟通的话语,导致了亲子关系很难保持良好的发展。正如知名的心理学专家李玫教授关于亲子沟通的结论,那就是 和孩子聊天是需要技巧的, 有些话切不可轻易说出,否则很容易便伤害了孩子的心灵,引起孩子不想进一步交流的想法。

5、以下是晓然的心理咨询师给各位职场妈妈的几点建议。肌肤之亲很重要:上班前和孩子亲密接触,对他和您一天的心情都很有好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用手指轻刮一下孩子脸颊,可以对着孩子学猫叫,也可把能发声的玩具对着孩子耳朵将其叫醒。给孩子穿衣服时,可在其腋下或背部挠几下,使孩子体会到乐趣。

心理教授谈亲子教育 - 亲子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6、同时,家庭成员的关系与气氛还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第一土壤,很多人心理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家庭成员关系的隔阂。遗憾的是,不少家长只重知识而忽略关系。其实,亲子关系好了,孩子对家长传授的内容自然全面吸收;如果关系差,孩子对家长传授的内容自然吸引不良或者“消化不良”。

一生,心理学家怎么教育孩子

让孩子早早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将来他会更积极主动地做事。不要过分替孩子做事情,替孩子说话,替孩子做决定。越俎代庖之前,可以想想,这件事,也许孩子可以自己做了。不要说的话:“你不行,这事你做不了!”有时候大人禁止孩子做一些事情,仅仅因为“他没做过”。

刘教授解释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气质特点,这大都是遗传的,没有好坏之分,家长要做的是“接受”孩子的独特气质,然后根据他的特点来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她对儿童个性气质的研究,已让很多孩子受益。

鼓励孩子多运动 陪你的孩子玩球、骑脚踏车、游泳……多运动不但可以锻炼孩子的体能,也会让他变得更开朗。保持动态生活可以适度舒缓孩子的压力与情绪,并且让孩子喜欢自己,拥有较正面的身体形象,并从运动中发现乐趣与成就感。用心聆听孩子 没有什么比用心聆听更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关心。

鼓励关怀那些孩子,让他们有「被重视」的感觉,并且透过访谈了解孩子想要的「管理条件」、「上课方式」等等。阿伦森效应善用「正惩罚」(剥夺式的惩罚)或是「正增强」(递减式正增强)。当孩子不集中时,给予奖励和赞美逐渐减少次数後,孩子对於「不集中精神」这件事失去兴趣,就不会想要一直下去。

教育孩子你需要知道的心理学知识 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 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中的学生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李玫瑾教授育儿之道:孩子四个阶段的家庭“育养”方式

1、四个阶段首先是 情感 , 情感 是在孩子完全不能动的情况下,每一次的呼喊,你对孩子的照顾到不到位。当你照顾到位的时候,孩子会记住你的气味记住你的声音然后记住你的相貌。当孩子从四个月到半岁开始,认人的现象出现,这个时候,“ 依恋 ”关系就形成。

2、李玫瑾:在这四个方面使劲管,孩子长大将来不仅情商高,做事也非常的利索。其实这位教授的 育儿 方式是很有说服力的,相信很多家长对她都比较熟悉,我也经常在电视上看她的讲座,特别是她在 育儿 方面是很有方法的。特别是父母要在以下这四个方面着重地去管孩子,等到他们长大以后,才不会给自己找麻烦。

3、李玫瑾教授指出:“ 情感 依恋是教养的基础,是孩子愿意听从教导的源头。” 孩子一旦有了 情感 依恋,也就获得了安全感。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来培养孩子的依恋 情感 ?李玫瑾教授建议:“ 孩子必须由父母自己亲自带!”(主要指每天有时间陪伴孩子)这是培养孩子依恋 情感 的必要条件。

心理学家彭凯平:发现孩子的天赋,从夯实亲子基础开始

1、昨天看了一个短片,是心理学家彭凯平讲如何发现孩子天赋的。第一次知道彭凯平是在永澄老师的英雄阅读团,在读《自我》的那本书中。彭凯平是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美国密西根大学心理学博士。此外,他还有诸多其它头衔,在这里我就不一一细说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了解下。

2、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优势,关键在于父母能否发现。而只有发现孩子的天赋优势,并帮助孩子将其发挥到极致,孩子才更有可能在自己擅长的方面获得成功,这就是优势效应。***都能具备的24项优势。科学家总结分析出人类社会普遍认可的六大美德,然后遴选出与这六大美德相关联的24项优势。

3、每个人都有天赋优势,“天生我材必有用”,人在自己天赋的基础上进行刻意练习效果才能更好。 目标:发现并发挥孩子的天赋,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 如何发现孩子的天赋优势? 带着爱心探索、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特长。 创造观察的机会。 带孩子体验不同的生活场景,创造对外接触的机会。

4、孩子的品格并非天生,都是后天父母引导教育的。用积极心理学发掘孩子的性格天赋,使孩子提高品格。书的内容很容易懂,里面还有小游戏可以尝试一下。

5、寻求专业评估和建议:如果你对孩子的天赋优势感到不确定或需要更专业的评估,可以咨询教育专家、心理学家或职业顾问。他们可以通过评估和观察,帮助你了解孩子的天赋优势并提供相应的建议。提供多元化的体验和机会:让孩子接触不同的活动和体验,让他们尝试各种领域,以便发现他们潜在的天赋优势。

6、四维天赋儿童天赋测评,通过基于脑神经及荣格心理学等多种科学理论形成一套测试题,帮助儿童发现自己的优势天赋及潜能,测评报告会真实呈现孩子各方面的优势和劣势。

李玫瑾教授专访:关于教育孩子的黄金时段的几点建议!(建议收藏)

大家都知道,晚上睡觉前,需要全身心放松,才能有一个安稳的睡眠,所以建议家长在这个时间,不要过多讲大道理或者批评孩子。睡前是最有效的亲子互动时间,给孩子讲故事,或者读诗歌都是比较好的方式。 经验表明,大脑在睡前的记忆力较强,睡前记住的东西,一般很难忘记。所以,睡前是积累知识的黄金时期。

李玫瑾指出 6-12岁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习惯培养的黄金阶段。 习惯一旦养成,就会非常稳定,形成就会对人产生较为持久的影响。

并且表示, 6岁 之前家长的话就像是 黄金 ,甚至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而6岁之后的话就像 泥土 ,孩子听了都 嫌烦 。因此 李玫瑾教授 表示: 好孩子就是狠心管出来的!而且关键期就在6岁之前。

对孩子说“不”有家长烦恼,本来读书是为了孩子自己好,怎么就听不进父母教师的规劝,反而更加资金投入到一些无关痛痒的事情呢?李玫瑾觉得,在孩子儿时,不愿上幼稚园时,父母可能会因孩子的卖萌耍无赖而选择了让步;当面对孩子和其他人的矛盾时,忽视自身孩子的职责,反倒觉得是另一方的职责。

家长们听到这都炸开了锅,有人相信,也自然有人不信。然而李玫瑾教授自然也不是信口雌黄,根据哈佛大学的研究发现,0-6岁是孩子大脑的黄金发育期。不仅性格和习惯在这个时间段迅速成型,喜好和大脑潜能在这个时间段也能被迅速激发。

李教授也因此建议 在3~5岁对孩子进行一次“克制任性”的狠心训练 。这种克制任性的训练的 训练契机是当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并以哭作为手段来威胁家长的时候 。家长在对孩子的训练时,可可以把握以下这 4个不要 的原则: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无理哭闹时,首先不要答应孩子的要求, 直接拒绝孩子 。

李玫瑾教授: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心理抚养

李玫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中国法学会青少年法律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李枚瑾教授的专业虽然是犯罪心理学,但她对家庭教育的看法及角度也较为特别。

由此,李玫瑾提出了“心理抚养”的概念,即孩子初生时母亲要亲自抚养。家教最佳期是12岁以前 “心理抚养比物质保障更重要,人性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抓家庭教育的关键是教育家长。

心理抚养是由李玫瑾教授所提出的,他认为人在幼年的时候是需要心理抚养,因为他发现在一些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里可以发现,他们大多数的犯罪动机都跟他们年少时所有过的经历有关。

关于心理教授谈亲子教育和亲子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亲子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心理教授谈亲子教育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

随机文章